绵山总体面积294.75平方公里,现开发旅游区面积54余平方公里,形成了十四个各具特色的游览区。一处处掩映在深山松柏中的仿古建筑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富丽堂皇,风格多样,成为绵山风景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无愧于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如今作为绵山旅游产品的硬件工程,绵山的仿古建筑已成气候,自成格局,富有特色,富有创新,雅俗共赏。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在绵山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展现在游人眼前的是一个华夏现代仿古建筑群隆起在大道之行的巍巍绵山。

 


    大罗宫位于绵山风景区中层游览区中岩,高悬于狮子岩壁之上。这是一处供奉道家最高神灵而修建的道观建筑群。宫内拥有精美绝伦的珍贵历史文物与现代文化遗产,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一处著名的宗教历史文化游览区,曾被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主席闵智亭称誉为“天下第一道观”。总体布局大致可分东西两大部分。东面部分又分为三组建筑,各组建筑物间及东西两大部分之间全部回弯曲折,石雕栏干、砌石台阶相互连接方便游客观光眺望,真是一处人间仙境。整个建筑基础坚固,布局得体、雄伟壮丽、巧妙地将明、清格调与现代创新技术、现代材料融为一体,凡是来绵山旅游的中、外朋友无不为大罗宫的雄伟奇险而折服。

 

绵山有许多大小穹窿,穹窿内复修以殿宇,这也是绵山建筑一大特色。规模最大的要数抱腹岩了。抱腹岩坐北面南,为一长约180米、深约50米、高约80米的巨型岩洞。抱腹岩之腹大可抱云峰寺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及近2万名游人于腹内,而不显得拥挤。穹窿内较合理地利用了地形条件,建筑物大致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较平坦,建造有4处庙院。有面阔5间的空王古佛殿,有山门牌楼及钟鼓楼、有楼阁式地藏殿、藏经阁。上层紧贴岩壁修殿,架设空中栈道,殿室较小。有石筑空王石佛殿,更有十余间各具形状的修行洞等。殿殿相连,路断处有木栈道沟通。自下仰望,殿宇参差,勾栏蜿蜒,犹如空中楼台。穹窿内挡风避雨,幽窗宁静,复兴后的云峰寺修旧如初,古色古香、建筑风格多样,终年烟云缭绕,铃罄木鱼声声,一派古刹氛围。


绵山古式建筑是在很好地继承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吸取了各个朝代风格之优点,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采用多种新材料,运用先进的施工作业手段,富有创新和创造精品的意识,所产生的具有独特风格、时代烙印、领先潮流的建筑珍品。整个绵山风景名胜区古式建筑可以说是一座庞大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绵山人创造的新的文化遗产,真可称谓是我国古式建筑花园中一朵耀眼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