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44年,安徽淮南大旱,瘟疫四起,饿殍千里,朱元璋的父母及其5个兄弟姊妹在贫病交加中相继死去,年仅13岁的朱元璋只好到邻近的皇觉寺出家。到了1348年初,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即今信阳一带行乞。这年夏天,朱元璋化缘到灵山脚下,又热又饿,不幸昏倒在路旁。此时,灵山寺高僧陈大用碰到倒在路边不省人事的朱元璋,随即将其背回寺庙。这就是朱元璋一上灵山寺。

陈大用是一位得道高僧,他见朱元璋聪明好学,志向不凡,便倾其文韬武略传授于他。这时候,全国各地反元斗争风起云涌,朱元璋便挥泪告别灵山寺投奔到义军首领郭子兴的麾下做了一名士兵。公元1351年秋,朱元璋在江南战败,孤身逃往灵山寺避难,罗山县尹李思齐闻讯后,率兵包围了灵山寺。陈大用遂提前打通了一只竹管,带着朱元璋来到大雄宝殿后面,让其口衔竹管,藏进院中水井,躲过一劫。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寺。

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称帝后不忘灵山寺众僧的两次救驾之恩,于公元1370年农历3月1日亲临灵山寺降香还愿,敕封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国庙,御笔题匾“圣寿禅寺”,封再造恩师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命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赐半副銮驾,这便是朱元璋三上灵山寺。后人为纪念朱元璋三上灵山,便把他三次上灵山寺的日子,即农历3月初1定为每年灵山庙会的日子。几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灵山庙会源于唐,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豫南最古老和最具生命力的庙会。灵山庙会历时一个月(农历2月28日至3月28日),规格高,内容丰富,特色突出,集“登山朝圣、旅游观光、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于一体。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出家灵山寺,大兴佛教,扩建庙宇,开灵山庙会之初;宋苏轼游历灵山并目睹了灵山庙会盛况,他豪情泼墨,赞不绝口,“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兴辉”。朱元璋三次农历三月初一上灵山,第三次上灵山时封灵山为“皇山”,灵山寺为“国庙”,是为灵山庙会鼎盛之时。庙会期间,灵山寺香火更加繁盛,朝拜者更是摩肩接踵,豫土楚风尽情演绎。现如今,罗山县人民政府和信阳市旅游局联合打造“灵山庙会”这一金字牌,致灵山庙会的规格更高,规模更宏大,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特色更鲜明,集登山朝圣、旅游观光、民俗风情展示、经贸和文化交流等于一体,会期长达月余,高峰期逛庙会者逾三万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巨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