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这是同里土特产的上品,产自同里西北荡的芡实(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据《本草纲目》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开胃助气、止渴、益肾、治小便失禁等等。可作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红枣、莲子、桂圆更美味。

以下商店有售:

1.林家铺子:同里镇竹行埭32号    0512-63323078

2.好吃来:同里镇新填街202号     0512-60680206

3.土特产专卖店:同里镇新填街203号  0512-63332245

此菜虽非同里独有,但同里制法甚有不同,至于制法则是不传之密。同里人宴请宾朋,桌上定有此菜。附近村镇居民不远百里来同里为购此物,也可知其受欢迎程度。用浓油赤酱烧的猪蹄,红得发亮,吃在嘴里软糯甜香却又不腻,回味无穷。

以下商店有售:

1.三毛食品店:同里镇中川路桥堍    0512-63331109

2.土特产专卖店:同里镇新填街203号  0512-63332245

3.同里状元福蹄店:同里镇竹行街2号  0512-60875518

过去,每到逢年过节,同里镇上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种叫桔红糕的糕点。据说这种糕点是专门用来招待新客人或是上门女婿的。人们把美好的祝愿揉进这一颗颗浅红色的小糕点里,寓意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更上一层楼。  

  据同里镇乐乡饭点厨师朱忠明介绍,桔红糕是苏式糕点当中一种传统的冬令食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桔红糕颗粒均匀,口感细润,吃在嘴里有一种甜软柔糯的感觉。朱忠明告诉记者,制作桔红糕的方法并不复杂,关键要配齐所需的原料。“制作前必须要准备好炒糯米粉45千克、绵白糖40千克、糖桔皮2千克、糖玫瑰花2千克以及红曲米粉适量。”首先是炒糯米粉:用50℃的温水把糯米淘净,将其放置一定时间进行吸水胀润。与此同时,在锅内加入白砂糖进行炒制,当炒至180~200℃时,加入吸水后的糯米进行焙炒。等炒熟后出锅,并用粉碎机将糯米粉粉碎成末。其次,进行炒糯米粉团的调制:先将绵白糖、红曲米粉与开水一起搅拌,使糖充分溶解,再加入炒糯米粉、糖玫瑰花、糖桔饼末、红曲米粉继续搅拌均匀。开水应一次加入,如在炒糯米粉面团形成后,再添加开水就会影响制品的质量。制作的时候应根据粉质的含水量和气温调节加水量。第三步将成型的糯米粉团切块:将炒糯米粉面团放在案板上,为防止散热影响制品质量和成型,要采取保温措施趁热成型。先分块擀成厚1厘米左右的面片,切成1厘米左右宽的细条,搓成圆柱形,再切成1厘米长的颗粒块状、拌上绵白糖,冷却即成。朱忠明说,桔红糕虽是手工擀制,但也要讲求大小均匀、颗粒整齐。  

  记者随手拿了一颗刚做好的桔红糕放入口中,感觉糕体细腻、绵软、柔韧,吃完后嘴里更是留下了一股淡淡的玫瑰花和桔子的香味。

以下商店有售:

1.谷香村:同里镇竹行埭15号 0512-63321152

2.富德斋:同里镇新填街159号 0512-63331206

3.本堂斋:同里镇新填街178号 0512-63330927

 同里的阿婆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是以邻里之间农村老年妇女定期聚会喝茶,谈论家事,了解时事信息而自然形成的生活习俗。同里“李记阿婆茶”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到现任老板李有福这一代,已是第八代传人。

  “阿婆茶”又称“吃菜茶”、“吃讲茶”,以前是一种邻里之间农村老年妇女自然形成的生活习俗。一般八人一桌,品茶时的各种佐料,都是各自从家中带来,品种丰富,有茴香豆、熏青豆、阿婆菜、胡萝卜干、瓜子、南瓜饼、青团子,甚至还有话梅等各种蜜饯,拼合在主家的九制盘中,中间的空格由主家放进糖果,意谓甜甜蜜蜜,为了甜住茶客,讨个好口彩。阿婆吃茶,除了谈天说地、家长里短,还起到一个调解的功能,邻里之间谁家有了纠纷,阿婆们就围拢来边吃茶边调解,“李记阿婆茶” 的调解方式比较特别,是以唱曲的形式来劝人,也称“唱茶”。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各种茶楼已风行唱茶,最为代表性的是与南社茶楼同代的旧三凤喜茶楼,李有福的外婆多次被邀请去“唱茶”。

  “李记阿婆茶”曾经在美国海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地方各媒体有过专门报道。CCTV-流金岁月栏目有专题,CCTV十套-江南栏目,开头片更是重点介绍。李有福在阿婆茶的祖传配方基础上加以改良,在碧螺春里以一定的比例放进中药及糯米,从养生和茶味上予以改进。  

  此外。同里李记阿婆茶还备有特色小菜,米饭。主要有酱爆水螺、太湖三白、状元蹄、三色虾饼、莲藕鲜丝、龙王菜笋丝、芡实粉蒸肉、柴烧米饭等,供茶客小酌清尝。       

联系人:李有福(小光头老板)       

电话:13812740060   0512——63338640       

备注:现喝阿婆茶每壶80元、购买简包装每袋(15壶)300元